一、“物聯網+GIS+核查標準+APP” 計量監管新模式
物聯網可對集貿市場貿易結算在用電子秤實施全方位的跟蹤和管理,使其終身受控;GIS可實時、直觀地顯示監管對象的狀態,使監管重點更明確、更具目標性;APP可隨機對在用電子秤狀態進行查詢,使在用電子秤始終置身于公眾的監督下; 核查標準可對在用電子秤進行多方位的現場核查,保證在用電子秤的準確、可靠。 以上技術綜合應用就可以構建一個有效的監管網絡, 實現對集貿市場貿易結算在用電子秤全方位、全過程的監控。
二、物聯網的應用
1.系統開發
開發基于物聯網、GIS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監管系統,對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實施使用前備案,由市場管理者在線提供在用電子秤基本信息; 由計量監管部門對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進行統一賦碼, 并加貼二維碼或RFID標簽, 建立本地區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物聯網監管信息庫。 該庫包括電子秤基本信息(包括電子秤名稱、型號規格、制造廠商、出廠編號等)、器具擁有者信息(包括市場名、攤主個人信息等)、攤位號信息、安裝位置信息、使信息(在用/停用)、周期檢定信息(包括上次檢定日期、有效期等)、期間核查信息(合格/不合格)、市場管理者信息(市場相關信息)、違法投訴信息等。
2.加裝傳感器
電子秤上加裝傳感器,可以記錄電子秤每天的稱量次數、稱量時間和稱量狀態,并上傳至數據庫內,為市場管理及監督部門執法提供依據,防止違法經營,維護消費者的利益。
3.3.GIS的應用
對每個集貿市場電子秤進行GIS標定,并對其所管理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控。
三、核查標準的應用
核查標準的思想來源于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。 由于集貿市場貿易結算用電子秤使用頻繁、穩定性差、常溫環境工作、過載損壞等原因,不能保證電子秤的可信度,為了使在用電子秤保持其檢定狀態的可信度,就必須對在用電子秤進行期間核查。 要進行期間核查,就必須選擇核查標準,因為期間核查是通過核查標準來實施完成的。
核查標準可分為3類:
1.技術監督部門巡查標準。主要是計量執法部門現場巡查時對器具進行期間核查,核查結果由現場執法者手持終端或APP上傳。
2.市場管理者核查標準。 由計量行政管理部門配發給市場管理者,市場管理者定期對市場中的計量器具進行核查。 核查時先用手機APP掃描核查標準二維碼或RFID標簽, 再掃描被核查計量標準器二維碼或RFID標簽, 最后記錄核查數據再通過APP上傳系統,系統通過自動比對并判斷數據,如數據異常則通過短用情況信通知市場停止該計量器具的使用。 為防止作弊,此核查標準可采用盲樣形式,并定期進行輪換,該核查標準應同公平秤一同進行周期檢定。
3.公眾核查標準
社會公眾可利用手機、手提電腦等作為核查標準。系統將建立各類型手機與其標稱重量的數據庫,公眾可登錄手機APP,選擇自己手機的型號進行核查,并將核查結果上傳.考慮到手機總量的個體差異,公眾可通過市場的公平秤對其手機進行校準,并將校準結果上傳APP,作為下次核查基準,由市場管理者通過各方數據的收集與匯總,建立并使用市場內在用電子秤控制圖,超差的提前進行送檢。
四、APP的應用
1.器具建檔
市場管理者對其轄區內在用電子秤可通過APP進行在線建檔,對在用電子秤的安裝環境進行拍照并上傳系統,以供公眾監督。
2.公眾查詢
公眾登錄APP可以查詢附近市場的誠信度排名,消費者不進入市場, 就清楚每個商戶的計量誠信度,還可以調閱每個計量器具的信用檔案,清楚地掌握每個器具的檢定、核查以及執法情況。
3.違法舉報
消費者可通過APP,對集貿市場在用電子秤的違法行為進行舉報,舉報情況將實時反饋給市場管理和監管部門,市場管理部門也可以及時將處理結果通過系統反饋給舉報人。 這樣消費者可以在市場外就知道哪個攤位的秤檢定了沒有,市場核查了沒有,核查的結果是什么。
五、日程監管
1.巡檢
對有違法行為或核查有問題的在用電子秤,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,并實時監督嚴加管理。
2.商戶誠信檔案
對于流動攤點,以及故意破壞計量器具并私自安裝作弊系統的商戶,一旦發現違法行為將記入誠信檔案,并將其鎖定。
3.電子公示牌
政府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為市場免費配備和發放電子公示牌的方法,使市場辦每日更新商戶計量誠信信息供消費者閱覽參考, 并開發和配備專用公平秤,徹底實現實時監督商戶計量行為的目的。